SINOFACE|海华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937|回复: 0

各地元宵节的过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2-28 02:54: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早在两千多年前的西汉就有了,元宵赏灯始于东汉明 帝时期,明帝提倡佛教,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挂灯。以后这种佛教礼仪节日逐渐形成民间盛大的节日。该节经历了由宫廷到民间,由中原到全国的发展过程。 . s" b% |. h' N4 Z

; A! b) m, b1 a8 I$ `3 I  i  另有一说是元宵燃灯的习俗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说”;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别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乐,故上元节要燃灯。# k/ W& }7 Y# m0 o( j

- q1 a' t9 x( ?6 C5 c  元宵节的节期与节俗活动,是随历史的发展而延长、扩展的。就节期长短而言,汉代才一天,到唐代已为三天,宋代则长达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点灯,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里才落灯,整整十天。与春节相接,白昼为市,热闹非凡,夜间燃灯,蔚为壮观。特别是那精巧、多彩的灯火,更使其成为春节期间娱乐活动的高潮。至清代,又增加了舞龙、舞狮、跑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等“百戏”内容,只是节期缩短为四到五天。
. s3 q2 P4 J& a2 k8 i
+ Z  m+ U; D$ v* N5 L8 P  “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从古代就开始流传的元宵节特色活动。每逢农历正月十五,各家各户都要挂起彩灯,燃放焰火,后来有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迎合节日气氛,所以响应的人众多,而后猜谜逐渐成为元宵节不可缺少的节目。, w- `; j, c  U  T! |/ ]  h
! V2 f& I! L, c5 S$ O
  农历正月十五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正月为元月,古人称夜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节日夜晚,天上明月高悬,地上彩灯万盏人们观灯、猜灯谜、吃元宵合家团聚、其乐融融。
4 }, [1 U: j, T4 r) ?
" \7 l4 D4 h7 J, ^( A9 ~5 j  “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为节日特色食品,也是必不可少的,在中国也由来已久,最初称为汤圆,后因多在元宵佳节食用,所以也称元宵,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常见的元宵用糯米粉包成圆形,馅料丰富多样,如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等,可荤可素,风味各异。可汤煮、油炸、蒸食,象征红红火火,团团圆圆。' I: k" X% c  \4 M! J1 E" \5 W
1 M4 i- Q4 I2 X6 U4 V
  在南方,元宵也叫“汤圆”、“圆子”。据说元宵象征合家团圆,吃元宵意味新的一年合家幸福、万事如意。元宵节起源于汉朝,据说是汉文帝时为纪念平吕而设。汉惠帝刘盈死后,吕后篡权,吕氏宗族把持朝政。周勃、陈平等人在吕后死后,平除吕后势力,拥立刘恒为汉文帝。因为平息诸吕的日子是正月十五日,此后每年正月十五日之夜,汉文帝都微服出宫,与民同乐以示纪念。并把正月十五日定为元宵节。汉武帝时, 太一神的祭祀活动在正月十五。司马迁在太初历中就把元宵节列为重大节日。
4 z5 a. S6 s" ?4 s; ~. c2 z, q9 m) p8 o; K9 W, k, D
  我国民间有元宵节吃元宵的习俗。民间相传,元宵起源于春秋时期的楚昭王。某个正月十五日,楚昭王经过长江,见江面有漂浮物,为一种外白内红的甜美食物。楚昭王请教孔子,孔子说此浮萍果也,得之主复兴之兆。5 [+ {! g. V% |4 H: Q' @
( y% ~) P! P8 @: `5 f
  元宵和春节的年糕,端午节的粽子一样,都是节日食品。吃元宵象征家庭象月圆一样团圆,寄托了人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元宵在南方称汤圆、圆子、浮圆子、水圆,由糯米制成,或实心,或带馅。馅有豆沙、白糖、山楂等等,煮、煎、蒸、炸皆可。
( s1 c0 q3 R! J3 D
$ m, ], T. z: Q  `/ o  ]7 |  元宵节燃灯的习俗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说;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别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乐,故上元节要燃灯。元宵节燃灯放火,自汉朝时已有此风俗,唐时,对元宵节倍加重视;在元宵节燃灯更成为一种习俗。唐朝大诗人卢照邻曾在《十五夜观灯》中这样描述元宵节燃灯的盛况"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元宵节燃灯的习俗,经过历朝历代的传承,节日的灯式越来越多,灯的名目内容也越来越多,有镜灯、凤灯、琉璃灯等等。元宵节除燃灯之外,还放烟花助兴。
2 p, ~+ _) ~7 d& w) p3 D3 P: i$ ?8 A. {! a4 W
  随着时间的推移,元宵节的活动越来越多,不少地方节庆时增加了耍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活动。
5 }, a4 S+ _. s* u7 @
. B  {0 x8 E5 V& |2 e2 z; f7 V  迎紫姑4 u, W; U# |3 g0 B
  元宵节迎紫姑,紫姑也叫戚姑,北方多称厕姑、坑三姑。古代民间习俗正月十五要迎厕神紫姑而祭,占卜蚕桑,并占众事。传说紫姑本为人家小妾,为大妇所妒,正月十五被害死厕间,成为厕神,所以民间多以女子做成紫姑之形,与夜间在厕所间猪栏迎而祀之。此俗流行于南北各地,早在南北朝时期就见于记载。古代的祝祷词是:“子胥不在。云是其婿。曹夫人已行。云是其妇。小姑可出。”念这样的词,把紫姑的人形拿到厕所、猪圈和厨房旁边,如果觉得人形变沉了,就是紫姑的灵来了。还有一种说法,说紫姑是皇帝的女儿,临终时说自己平时就喜欢游玩,嘱咐身边的人在正月十五的时候,用衣服来迎接自己的魂魄,好继续享受元宵节的热闹。后来的传说中,紫姑就变成了厕神。据说,陶侃曾经在厕所见到一个人,自称是后帝,对他说:“三年莫说,贵不可言。”意思是陶侃三年后就能发达。
% _4 F/ K) g4 [- @0 v& M& e+ ?: Q6 _9 z6 w5 F
  走百病
% c  i+ I5 G, {) M9 @  也叫游百病、散百病、走桥等,是一种消灾祈健康的活动。元宵节夜妇女相约出游,结伴而行,见桥必过,认为这样能祛病延年。 0 u! |  C5 E, P' k6 q: b3 p

0 q! p6 _: C" ?, F+ B  摸门钉3 ]6 |3 {9 V" O6 w. K  V
  襄阳城墙门上有大铁圆钉,古人每逢元宵夜,出来观灯外,走到城门顺手摸一下门钉,以求吉祥避邪,门丁、家运都会比较旺盛。
4 q' y8 C, P; b( @3 z( P! X  O8 L( j+ u9 K' U
  偷菜节+ _  G% z" N2 R6 V
  流行于贵州省黄平一带苗族的偷菜节也是在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举行。节日这天,姑娘们便成群结队去偷别人家的菜,严禁偷本家族的,也不能偷同性朋友家的,因为偷莱与她们的婚姻大事有关。所他的菜仅限白菜,数量够大家吃一顿即可。偷菜不怕被发现,被份的人家并不责怪。大家把愉来的菜集中在一起,做白菜宴。据说谁吃得最多,谁能早得意中人,同时所养的蚕最壮,吐出的丝也最好最多。 ! H; e3 q3 Q' u9 M) _8 ^  M! y
7 F$ R! z& Z8 T/ L$ @
  巴乌节
" n+ _  @9 v- g8 S3 D' i& k  彝族的传统节日巴乌节在农历正月十五。“巴乌”意为“打猎归来”。见于云南鹤庆彝族支系黑活人居住区。时此节原本是欢庆狩猎归来的习俗话动,无固定节日。旧时人们狩猎归来收拾猎物,兽头给狩猎的指挥,兽皮给猎获人,肉则烧烤,其间兽头前、兽皮跟、众人从,围火堆重现打猎动作。肉熟以后,众人分食。后来逐渐演变成固定的节日。节日中的巴乌舞由十二面木鼓、十二面铊锣和十二支唢呐(闰年各用十三件)组成乐队伴奏,由三十六名年轻女子披上虎、豹、熊、鹿、虎子、兔、狐等的毛皮或者头插锦鸡和各种鸟雀的羽毛。装扮成飞禽走兽,围绕火推踏歌起舞,表现各种动物的姿态,模仿各种动物的叫声。猎手们则手持弓弩或钢叉,将“猎物”围住,朝“猎物”们旋转的相反方向,表演各种狞猎动作。节日期间,还要进行耍龙灯、狮灯、白鹤灯等活动。 $ E' }4 _& k5 R6 ]: ~& I6 `' @

( H: E2 j2 y/ C1 J2 B  元宵节也是一个浪漫的节日,元宵灯会在封建的传统社会中,也给未婚男女相识提供了一个机会,传统社会的年轻女孩不允许出外自由活动,但是过节却可以结伴出来游玩,元宵节赏花灯正好是一个交谊的机会,未婚男女借着赏花灯也顺便可以为自己物色对象。元宵灯节期间,又是男女情侣相会的时机,所以也有一种说法,正月十五是中国的情人节。
0 {; K* z; E& n% C& @
+ m% {9 ~) q4 q1 a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所以全国各地都过,大部分地区的习俗是差不多的,但各地也还是有自己的特点。元宵节是中国主要的传统节日,也叫元夕、元夜,又称上元节,因为这是新年第一个月圆夜。因历代这一节日有观灯习俗,故又称灯节。元宵节俗的形成有一个较长的过程,据一般的资料与民俗传说,正月十五在西汉已经受到重视,汉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宫祭祀“太一”的活动,被后人视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声。不过,正月十五真正作为民俗节日是在汉魏之后。东汉佛教文化的传入,对于形成元宵节俗有着重要的推动意义。
+ L  w5 i% x' S  ]: k
. E7 A4 y) w: a* o& K  `2 b: T  汉明帝为了弘扬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宫中和寺院“燃灯表佛”。因此正月十五夜燃灯的习俗随着佛教文化影响的扩大及道教文化的加入逐渐在中国扩展开来。而元宵节俗真正的动力是因为它处在新的时间点上,人们充分利用这一特殊的时间阶段来表达自己的生活愿望。
  k4 F5 k& }& U, _
9 R0 u6 p6 F3 Z6 i# r* G* G5 u  唐宋时灯市上开始出现各式杂耍技艺。明清两代的灯市上除有灯谜与百戏歌舞之外,又增设了戏曲表演的内容。历代人们除游灯市外,又有迎紫姑祭厕神、过桥摸钉走百病等习俗,有击太平鼓、秧歌、高跷、舞龙、舞狮等游戏。同时,还要吃些应节食物:南北朝时代元宵节吃伴和肉与动物油熬煮的豆粥或米粥,唐代吃一种叫“面茧”的面食和烤饼,到宋代有盐豉汤和绿豆粉做的科斗羹,并出现了“圆子”,此后元宵节南北方均以吃元宵为习。
- O/ B) Z) j* k5 I0 O5 `3 ~* C+ `: d' e& {/ `
  看看各个地区过正月十五的习俗
- c: `# K7 I9 D  河北省永平府元宵节,有病的妇女群聚窑下,称“陶灸”。也有人以纸裁剪为九条纸绳,信手打结以卜休咎,称“结羊肠”。又以十二个面盏贮油放入锅中蒸熟,以面盏积水之多寡来预卜该月的晴雨。静海县上元节以大馒头为节食。) o1 s. p6 ]; A, o

' R; r  U) C% t1 I4 D4 \& V  t  山东省淄川县元宵节临水人家多放河灯。宁阳县元宵送灯至祖坟。博兴农村的元宵节有照灯的习俗。男孩子提着灯,绕枣树六圈,口念“嘟佬嘟佬,开花结枣”六遍,就能使枣树丰收。莒县男女老少于正月十六到野外踏青,称之“走老貌”,据说每年走一次可永保青春年少。  ) [7 b( j7 h# }/ R

1 S5 `; a9 h- x  河南省襄城县元宵吃馄饨汤,称之“团圆茶”,娘家接已嫁的女儿回家过节,郲县元宵庆灯时,老幼有病者,皆以火灸石龟。本地有河桥的,相率过桥。若无桥,则以木板搭数丈高之“天桥”,称为“走百病”。 陕西省凤翔县于元宵节宴请女儿、女婿,称之“吃十五”。并送灯、送油,称之“添油”。
7 j# |/ X5 ^3 x  a8 {
% V+ R, ~# A+ C" a8 q  江苏省武进县上元日绑缚芦苇成丈许之火炬,插于田间,称“照田财”,用来预卜早潦。火色白者为水,红者为旱。宜兴上元日,儿童戴鬼面具,屈脚振肩而跳,称之“跳鬼”。浙江省杭州民间传正月十五为上元天官赐福之辰,多斋素诵经,匍匐至吴山礼拜。海宁县元宵节以精致的菊花灯为最出名。上虞县少于元宵节晚上到戡恃月台上较量武艺。建德县人家有新娶媳妇的,于元宵节设酒祭床。
) Z% @) n$ [. y" a6 J& P+ o8 R6 w, S5 N% u" j- d- c: G+ O+ K! @
  江西省新建县民于元宵扫墓插竹为灯。万安县城各乡均于元宵节祀上元神舟。 " ]  _  }+ S* m9 W

" k; {" n) |% X7 k  湖北省云梦县(今之江汉)老农夫于元宵夜持火炬偏照田圃,叫“照绝地蚕”。儿童则以田鼓迎神,以卜岁事。武昌的“弄龙”要一连三天。全村的男女老少都跟随龙灯到邻村赴宴,称为“龙换酒”。
+ `! ^& {! t7 G, \' P& N8 s) E/ b7 N" V% W3 e
  湖南省常德上元各家以椒为汤,加入韭菜儆果诸物款待客人,称为“时汤”。新田县游完龙灯后,将龙灯付之一炬,称为“送灾”。
! ?- e! G$ g( y* ?
4 v: `" K% e9 o4 X# N  四川省四川元宵有“四偷”的习俗:“一偷汤圆二偷青,三偷檐灯四偷红。”除了偷青是为了强身外,其余皆为求子的习俗。开县有“对骂”的习俗。元宵节时人们搬板凳到户外去,将平日之怨气,尽皆骂出,被骂之人不得回骂。
- c- s' `; n& f# t1 V$ \  u: ^% S, r1 x8 S; k4 r
  福建省泉州花灯别具特色,有香灯、纸折莲花灯、丝料宫灯、八结灯等等。邵武县元宵夜境内庙宇绕境迎香,称为“净街”。
/ F2 H' `/ P) }
5 _5 `( h" `0 d+ W+ d$ v  广东省新安县民有于去年生男者,皆于元宵夜庆灯。南雄闹花灯时,父母取龙灯上之龙须线给小儿系带,据说可保儿童无疾病。又取龙灯内残存的蜡烛照床下,据说可以产贵子。文昌县民元宵夜偷青时,偷中的以挨骂为吉祥之兆,偷不中者则以不挨骂为吉兆。 ! G, N9 ^& D0 Y% U( d

; J) ]/ z/ v% ^1 Y$ m4 u* X  云南省云龙县于元宵节前迎三崇神,沿街立棚祭祀。弥勒州元宵后一日燃香于桥,投石水中,再取水洗眼,据说可以去疾病。
( _; O2 g/ K  c: n# x9 d" F* T! k5 ?$ L8 f$ B9 W
  传统社会的元宵节是城乡重视的民俗大节,在城市元宵喧闹尤为热烈,它体现了中国民众特有的狂欢精神。传统元宵所承载的节俗功能可能已被日常生活消解,人们逐渐失去了共同的精神兴趣,复杂的节俗已经简化为“吃元宵”的食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SINOFACE|海华网  

GMT-5, 2024-5-23 23:27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